巴林博物馆
巴林右旗博物馆是1985年在原巴林右旗文物馆的基础上,由自治区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全区第一家旗县级博物馆。原自治区政府布赫主席为之题写馆名。
目前馆藏文物5822件(套),其中:经国家文物专家组鉴定的一级文物262件(套),包括国宝级文物4件;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二、三级文物329件(套)。此外,馆内藏有我国各时代古钱币8万余枚,其中:辽代钱币多种,“天禄通宝”钱现为世上珍品。文物总量及精品数量均占全区旗县级博物馆第一。
巴林右旗博物馆文物基本陈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辽代皇陵特色展”;第二部分为“史前文化精品展”;第三部分为“民族民俗展”。
巴林奇石馆
巴林奇石馆史建于一九九五年(由原巴林蒙古部落的王府改建),由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原副委员长布赫题名 —“巴林奇石馆”。
该馆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三个展厅,正厅是以鸡血石、九龙壁、夕阳红为代表的鸡血石精品和鸡血石雕艺精品展厅,有展品100余件。东厅是以雕艺品“十八罗汉”、“神驰”为代表的彩冻石工艺品展品,厅内藏有展品100余件,西厅是以“鸳鸯戏水”、“水草”、“二渡通天河”为代表的观赏石,图案石展厅,藏有展品130余件。
查巴嘎湖
位于沙巴尔台苏木乌义很草原上,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大板镇26.5公里,距集通铁路30公里,303国道20公里,距省级公路32.5公里,距克什克腾旗草原104公里,距赤峰市200公里,是我旗巴林石专项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
格斯尔庙
格斯尔庙:格斯尔庙位于右旗北25公里处,是蒙古《格斯尔学》里在蒙古地区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76),由巴林右翼旗第八世札萨克多罗郡王巴图创建。整体建筑由格斯尔大殿、格斯尔神像、格斯尔文化中心以及环境绿化等四个部分组成。
荟福寺
荟福寺,蒙古语叫“豪特劳敖坭勒图苏模”,位于大板镇荟福路南段,是巴林右旗13大寺庙仅存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右冀旗扎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与固伦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因康熙六年固伦淑慧公主建造大板圆会寺(俗称大板西大庙),因而有大板东大庙之称谓。清康熙皇帝为成就其“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理念,曾四次巡幸大板,并在大板南巴彦汉山中猎得猛虎,供奉于荟福寺,又有“虎庙”之称。由寺前广场、前殿、后殿组成。荟福寺现存建筑160余间,一进院前殿、 东西配殿、大雄宝殿(正殿):二进院东西配殿,后大殿“哈日欣杜岗”,后大殿东西耳房。荟福寺喇嘛最多时达500多人。1726 年清雍正帝赐“哈日欣杜尚”蒙汉满藏四种文字“善觉寺”的金字匾。
康熙行宫
清康熙行宫:位于巴林右旗大板镇中心地段,据《巴林右旗地方志》记载:行宫竣工于康熙五十(1711)年,正殿五间,东西耳室各为二间,东西配厢各三间,东西山室各三间,廊柱上雕绘着金龙、花卉、云水图案。正殿门额上悬“议政厅殿”棕漆金匾。整个殿室呈四合院体,结构对称,气宇轩昂。至今,正殿和东西六间厢房基本完好。行宫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一个封闭形的建筑群体。外观甚为朴素简洁。原行宫建筑为两进院。第一进院由宫门至“议政厅”,中厅以及东西配房组成,面向南。大殿面阔7间,全长29米,进深11.5米;东西配房各有掖室,面阔3间,全长5米,进深10.5米。第二进院,从议政厅后的抱厦接筑回廊,至正厅耳室。大殿面阔5间,全长21米,进深10.5米;门房面阔各3间,全长10米,进深5米。行宫整个建筑群连同“膳房”等建筑共70余间。院内的甬道用花岗岩石板和方砖铺砌。其余地方种植有草坪和木本花卉。行宫围墙两层:内墙以青砖砌垒;外墙以泥垛挂帽。内墙东西51米,南北91.5米;外墙东西77米,南北104.5米。
行宫前院和山门全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拆除。现存后院大殿面阔5间、东西掖室各2间和东西配房各三间。现存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2006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白塔
辽释迦佛舍利塔,俗称辽庆州白塔,位于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东北查干沐沦河的冲积平原上,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重要州城──庆州城西北部。是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庆州白塔,是一座造型玲珑秀美、浮雕精湛细腻、规模宏伟壮观,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 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始建于“重熙十六年二月(1047年)”,竣工于“重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日(1049年)”。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之生母“章圣皇太后”特建。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座置平原,直插蓝天,背靠青山,面对白水(查干沐沦)。
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856面。 每层塔檐砖雕斗拱上为木质檐椽,每支椽头各悬挂生铁铸造的风铎一支,七级塔檐椽头共有凤铎2240支。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 ,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这些天王个个头戴兜鍪,身披盔甲,手持宝剑或利斧,威风凛凛,雄武生动。塔体浮雕将儒、佛、道及萨满的宗教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水乳交溶,隐隐透出辽代佛教“星密圆通”的特色。1989年维修塔时从塔刹相轮樘等处发现了按辽代佛教仪轨秘藏的一批辽代圣经、雕版印刷佛经及形制多样、造型优美、彩绘华丽的内藏雕牌印刷陀罗尼经卷的木质法舍利塔108座。
辽庆陵
庆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北约十五公里的瓦林乌拉山地狭谷中,当地人称“王坟沟”。四周大山环绕,瓦林乌拉(辽代称庆云山)如一道屏障呈东西向横亘,在山的南坡空兀而起的三个山峰,怪石嶙峋,直插云天。三座皇陵就位于庆云山南坡,由东向西排列着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组成的陵园建筑群。这里草木茂盛,环境幽雅,野兽众多,是辽代帝皇游猎地。这三座帝后合葬的陵墓,按三座陵墓位置人们又称为东陵、中陵、西陵,陵园规模宏大。陵寝建造豪华,陵葬器物重多。
1988年1月庆陵被国务院定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升风景区
荣升风景名胜区:位于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总面积9.7万亩。是一个以欣赏奇峰、怪石、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原始森林为主,以研究和探索辽文化为文化内涵的多功能旅游区。该景区山体俊秀,颇有灵气,山谷流水潺潺,柳灌丛沼泽湿地充斥两岸,山上森林密布,怪石嶙峋,极尽想象能够幻出许多景观。如黑熊晾掌、鳄鱼石、金龟望月、情侣峰、群驼峰、灵芝崖等,有人曾归纳为十八处景观,故称之为“荣升十八景”。这些景观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各具神韵、山光水色、移步换形,给游人留下意味深长的暇想。
赛罕乌拉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是一个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西辽河上游水原涵养林为主的山地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
该保护区200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际鸟类联盟确定为世界重要鸟区,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为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乌兰坝河、二林坝河、 沙艾河、白其河、北吐河、罕山河、阿尔善河、海青河、岗根河等20来条河流,是西拉沐沦河主流查干沐沦河的源头。
发源于保护区境内的天然矿泉富含锂、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当地人称“六味神泉”,历来为人们饮用疗病,以此矿泉制成的矿泉水驰名全国。
古老的赛罕乌拉是契丹族的故土和发祥地,也是蒙古民族的圣山福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灿若星汉,保护区境内至今尚留有辽庆州白塔、辽庆州城、辽庆陵、辽怀州城、辽怀陵、金代边堡等文化古迹,是人们了解辽代历史的实物资料。